近日,市委改革办、市委直属机关工委、市发改局(营商办)同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五大环境市级牵头单位共同组织评选出海宁市上半年度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创新案例之最佳案例,共10个案例入选。今天,我们一起来看入选单位展示:
海宁市率先搭建科研仪器设备资源共享库,加快推动科研仪器设备开放共享,有效提高设备使用效率,持续促进产教研融合发展。
我市在嘉兴首创设备共享机制,积极推动单台(套)价值在30万元及以上的通用大型科研仪器设备纳入我市“科研设备超市”——《海宁市科研仪器设备开放共享资源库》,同时定期增补、和记官网不断扩充设备清单,我市的科研院所、研发中心等创新平台和校地合作平台均已入驻共享资源库。目前海宁15家企事业单位入驻,在库设备总计214台,总价值超2亿元。
积极开展仪器设备实地大走访,在微信公众号、海宁网上技术交易平台等多渠道宣传。靠前一步主动为企业匹配、对接科研仪器,满足企业科研设备的使用需要,切实提高全市范围内科研仪器设备的使用频率。近期海宁某企业就通过海宁市科研仪器设备开放共享资源库联系到浙江大学海宁生物电子国际研究中心并租用了场发射扫描电镜进行物质微观形貌观测,实打实地为企业节约数百万元的设备采买费用。共享库目前已累计为203家企业提供科研仪器共享服务1000余次,帮助企业节约设备采买费用5344万元。
为鼓励企业使用资源库内科研仪器设备,我市按政策规定鼓励企业和科研载体参与创新券、技术交易等政策兑现补助,降低了小微企业使用共享科研仪器设备、与科研院所深度合作的门槛,进一步促进产教研深度融合。近期海宁某企业基于与浙江大学国际校区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之间的共享科研仪器设备租用关系,开展深度合作,共建浙江大学电磁环境实验室(海宁)。
近年来,海宁市顺应数字化改革的浪潮,以“数字政务建设”为契机,聚焦无人机服务企业发展和优化营商环境的价值输出,创新“政务无人机+”多跨服务体系,推出覆盖14类行业共99项的标准化服务清单,形成警企、政企等多跨合作项目30余个,助力全市营商环境优化提升。项目获评全省公安数字化改革“好应用”,列入2023年嘉兴市数字政府建设要点,入选浙江省2023年第二批营商环境“微改革”项目名单。
全省首建县级政务航空领导小组,实体化运作政务航空办,建立标准化工作制度和操作规程,统筹推进全市政务航空体系建设、应用、管理、服务,一体构建多跨政务航空体系。成立浙江潮鹰科技有限公司,专责项目建用、服务。与省无人机产业技术联盟、浙大无人机重点实验室及大疆、科比特等无人机头部企业建立战略合作,产学研创深度融合。研发“智管平台”,创新车流、人流等13个AI算法,建成5个全频段基站,布建自动机巢55个,形成覆盖全市域的护企安园3分钟无人机响应圈。
建成42类100个多跨数智应用场景,深度开发无人机在企业服务等方面的功能。针对企业项目前期、企业末端低空配送等需求,优化全域布点、AI算法,按需设计飞行线路、不同挂载,开展园区巡防、隐患监测、航拍摄像,取代低效人力模式,累计起飞无人机5892架次,执行任务420次,任务成功率100%。采集生成海宁全域正射影像,建立半导体产业园、经编园等8个重点区域三维模型,实现企业需求与空间规划精准对接。目前已服务企业选址、招商37次,节约企业成本500余万元。拓展“政务无人机+低空运输”新场景,与顺丰物流试点合作,在检测检验、快递配送等领域布局,2年内拟建成全市配送点52个,满足企业日益增长的新兴需求。
破解高峰出行拥堵难题,在早晚高峰时段和事故高发路段,设定无人机严管巡航模式,自动预警监测流量异常、事故拥堵、交安设施缺损,解放警力弥补监控盲区。今年以来,试点区块事故高发、拥堵高频路段过车率同比提升30%,交通警情先期处警速度提升20.5%,重复报警率下降2.29%,二次事故发生率同比下降95%,达到历史最低值;研发针对“网红街区”夜宵摊等“夜经济”护航专用喊话挂载、夜间人车流识别、动态抓拍等技术,开辟巡航专线条,实现定时宣教、空中警戒、交通疏导。3月以来,驻点时段区域纠纷、打架斗殴类警情同比下降50%。预警抓获逃犯5人;聚焦环境源头监管、实地取样难题,在全市3条重点通航河道、53.6千米江堤海塘、8个大型工业园区定制巡航,自动甄别预警非法捕捞、野泳、局部污染等异动情况120起,实现城市人居、公排水域、园区上空、灾害气候等特定环境污染定时体检、实时预警。通过数据记忆回溯,甄别并通报城区违建31处约2000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