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和记官网·(中国区)官方网站,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定制咨询热线+86 0000 88888

新闻动态

推荐产品
联系我们

和记官方钢结构岗亭生产公司

邮 箱:tjspb.com
手 机:13988888888
电 话:+86 0000 88888
地 址:广东省广州市番禺经济开发区

广东省自然资源厅

发布时间:2024-06-12 11:34人气:

  和记ag《广东省委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自然资源高水平保护高效率利用的意见》新闻发布会实录

  省府新闻发布会:《广东省海洋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正式印发

  广东省国土资源厅召开出台指导性意见促进工业用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闻发布会

  【腾讯网】《广东省海洋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发布!增强阳江沿海经济带战略支点功能

  6月6日,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在湛江市举行广东省2023年世界海洋日暨全国海洋宣传日新闻发布会,介绍2022年广东省海洋经济运行总体情况,发布《广东海洋经济发展报告(2023)》《2023广东省海洋经济发展指数》,省自然资源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省海洋局局长屈家树及有关部门相关负责同志出席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

  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广东省自然资源厅新闻发布会,今天是广东省2023年世界海洋日暨全国海洋宣传日系列主题宣传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我们邀请省自然资源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省海洋局局长屈家树同志通报2022年广东省海洋经济运行总体情况,发布《广东海洋经济发展报告(2023)》,邀请广东省海洋经济发展指数编委会副主任徐天同志发布《2023广东省海洋经济发展指数》,并邀请省自然资源厅海洋规划与经济处处长黄国锐同志、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处副处长梁雄伟同志共同回答记者提问。下面首先有请屈家树同志作发布。

  屈家树:各位记者朋友,各位派朋友,同志们,大家上午好!首先,我谨代表广东省海洋局衷心感谢各位朋友长期以来对我省海洋事业发展的关心和支持!

  2022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极为重要的一年。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描绘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蓝图。在习对广东工作高屋建瓴的方向指引下,我省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洋强国系列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因势利导,精准有力实施涉海重大项目,持续优化海洋经济结构,全省海洋经济承压前行,总体平稳,展现良好韧性,发展质量稳步提升。下面,我就2022年我省海洋经济发展作个简单介绍,正式发布《广东省海洋经济发展报告(2023)》。

  海洋经济总量稳居全国第一。据自然资源部核实反馈,2022年全省海洋生产总值1.8万亿元,同比增长5.4%,占地区生产总值的14%,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的19%,连续28年位居全国第一。海洋生产总值名义增速高于地区生产总值名义增速1.84个百分点,海洋经济对地区经济名义增长的贡献率达20.9%。海洋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海洋三次产业结构比为3.0∶31.9∶65.1,海洋第二产业比重同比上升2.6个百分点。实体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海洋制造业增加值4419.6亿元,同比增长6.3%,在海洋经济发展中的贡献持续增强。海洋工程装备制造、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海洋电力、海水淡化和综合利用等海洋新兴产业发展迅猛,产业增加值210.8亿元,同比增长18.5%,显著高于主要海洋产业增速。全年新增海上风电装机容量140万千瓦,累计建成投产装机约791万千瓦,占全国海上风电装机容量的26%。

  海洋空间资源要素供给稳步推进。高效服务保障重大项目用海,2022年全省共审批用海203宗,批准用海面积10940公顷,同比增长22.9%,其中巴斯夫(广东)一体化、惠州LNG接收站等10宗重大项目用海获得国务院批准,面积1372公顷。强化重点项目用砂保障,完成汕尾、揭阳4宗海砂项目挂牌出让,海砂储量共计1.39亿立方米。海洋资源生产保障能力不断增强。海水产品供应维护粮食安全大局,全年产量达459万吨,累计创建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15个,“粤海粮仓”建设稳步推进。能源保障更加安全有力,南海东部油田年产油气首次突破2000万吨油当量,较上年增产超过220万吨油当量;海洋原油产量较上年增长8.0%,海上风电项目年发电量同比增长超300%。

  海洋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加速建设。自然资源部与广东省人民政府签署共建国家海洋综合试验场(珠海)协议,国家海洋综合试验场(珠海)正式落户。我国首艘超深水科考钻探船在广州市南沙区实现主船体贯通,同时首座深水科考、国内规模最大的科考专用码头以及世界一流的大洋样品和岩心库正式启用,天然气水合物勘查开发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挂牌运作。深圳海洋大学、深海科考中心、海洋博物馆一体化建设加速推进。海洋科技创新成果丰硕。2022年我省在海洋渔业、海洋可再生能源、海洋油气及矿产、海洋药物等领域专利公开数近2万项。海洋领域获评海洋科学技术奖一等奖4个,二等奖8个;获评中国航海学会科技进步奖二等奖5个,三等奖4个。

  海洋生态保护修复持续推进。大力推动自然岸线保护修复、魅力海滩打造、海堤生态化、滨海湿地恢复以及美丽海湾“五大工程”建设。科学开展红树林湿地生态保护修复,截至2022年底,我省沿海城市已建有国际重要湿地4处、国家重要湿地2处,建设国家湿地公园13处。加快创建万亩级红树林示范区,2020-2022年,全省新营造红树林1219公顷,修复红树林322公顷。近岸海域污染治理成效显著。全面启动海水养殖污染治理,大力推进珠江口邻近海域综合治理。近岸海域水质优良面积比例连续三年保持在90%左右,为“十三五”以来最好水平。

  各位记者朋友们,各位派的朋友们,2023年我们将坚持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围绕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和构建新发展格局这个战略任务,积极拓展海上发展新空间,加快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全力推动海洋强省建设,为广东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贡献“蓝色力量”。

  徐天:尊敬的各位领导、嘉宾、记者朋友们,大家好!现在由我代表编制单位发布《2023广东省海洋经济发展指数》,广东省海洋经济发展指数是对一定时期内广东省海洋经济发展综合质效、创新能力、经济协调、生态环境、对外开放和民生福祉等方面的综合性量化评估。本指数由广东省海洋发展规划研究中心联合国家海洋信息中心第三年编制发布。

  2022年,面对严峻复杂内外环境,广东省海洋经济展现出较强韧性和较大潜力,发展态势稳步向好。指数结果显示,2022年广东省海洋经济发展指数为112.3,同比增长1.4%。下面我从六个方面分别进行介绍。

  2022年指数为112.7,同比增长1.7%。2022年广东省海洋生产总值同比名义增长5.4%,高于地区生产总值名义增速1.8个百分点,对全省国民经济名义增长贡献率为20.9%。海洋产业结构持续优化,2022年海洋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名义增长6.3%,高于全省规模以上制造业增加值增速5个百分点;海洋新兴产业占海洋产业增加值比重从2015年的0.6%上升至3.3%。涉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利润率高于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9.7个百分点。

  2022年指数为121.8,同比增长2.2%。海洋创新投入持续加大,海洋R&D人员全时当量、R&D经费均保持快速增长;创新平台建设加速推进,国家海洋综合试验场(珠海)、天然气水合物勘查开发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正式落户;海洋科技成果日益丰硕,全球首艘智能型无人系统科考母船“珠海云”号下水,自主研发的近海底面移动探测系统“海蜇号”在超3000米深海区海试成功,海洋智能装备、高端船舶制造等多个领域共21个项目获海洋科学技术奖和中国航海学会科学技术进步奖。

  2022年指数为99.7,同比增长0.2%。海洋经济增速波动趋缓,恢复稳中向好态势;全省区域协调发展持续推进,海洋工程装备、海洋新能源产业重大项目向沿海经济带东西两翼布局建设,2022年粤东粤西沿海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珠三角沿海城市1.4个百分点,差距进一步缩小。国务院印发《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总体方案》,澳门轻轨延伸横琴线项目海底隧道顺利贯通,推动粤港澳深度合作。

  2022年指数为101.2,同比增长0.2%。海洋环境压力不断缓解,2022年各类直排海污染源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继续下降,近三年年均下降幅度超10%。近岸海域水质优良(一、二类)比例为89.7%,连续三年保持在90%左右。

  2022年指数为124.1,同比增长2.0%,增速有所回落。受复杂的外贸环境影响,2022年广东沿海港口外贸货物吞吐量同比下降4.3%;与东盟国家经贸合作持续深化,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4.8%;外商投资广东热度不减,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金额保持1800余亿元,新设外商直接投资企业超1.3万家。

  2022年指数为108.2,同比增长0.7%。海洋水产品稳产保供水平逐步提高,2022年人均海洋水产品供应量36.2千克,高于我国居民水产品推荐摄入量近15千克。海洋渔民收入不断提高,2016-2021年海洋渔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速9.8%。虽受疫情影响海洋旅游业尚未完全恢复,但广东省积极采取系列措施激发全省海洋文旅消费潜力,全国首个“公益+旅游”模式开发的无居民海岛—三角岛一期部分项目试运营,“丝路海潮”广东文旅护照项目正式启动。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在自然资源部、省自然资源厅的领导下,在社会各界支持下,我们将砥砺深耕、务实笃行,继续做好广东省海洋经济运行监测评估工作,为各级管理部门制定政策提供支撑,推动广东省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

  央视网记者:大家好,我是央视网记者刘海林。今年4月,习在广东视察时特别强调,要加强陆海统筹、山海互济,强化港产城整体布局,加强海洋生态保护,全面建设海洋强省。2023年省政府工作报告将“做大做强海洋经济,加快建设海洋强省”纳入今后五年重点工作。请问在贯彻落实习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全面建设海洋强省方面有何思路和举措?谢谢。

  屈家树:习心系海洋、情系海洋,他多次强调“海洋是高质量发展战略要地”“建设海洋强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战略任务”。这次视察广东,对海洋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对我们来说是莫大的鼓舞,为广东全面建设海洋强省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注入了强劲动力。接下来,我们将进一步学习好、领会好、贯彻好习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以海洋强省建设的实干实绩回报的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

  一是拓展高质量发展新空间。加强空间规划的统筹引领作用,坚持陆海统筹、山海互济,建立健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加快出台《广东省海岸带综合保护与利用规划(修编)》,按照“疏近用远、生态优先”的要求,腾出近海空间搞建设、布项目、保生态,大力拓展深远海开发利用空间。海岸带规划初步划定海洋发展区超4万平方公里,占全省管辖海域面积约60%,充分保障了我省海洋发展空间需求。紧紧抓住“双区”和横琴、前海、南沙三大平台建设重大机遇,统筹谋划建设一批涉海大平台、大项目、大集群承载国家重大战略用海空间需求。积极推进国家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空间利用管理试点,支持海上风电产业向深远海进军。充分激发县域海洋发展潜力,在用海用岛政策上向县域主平台、重点园区发展倾斜,以县域为重点创建省级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打造一批海洋经济强县、强镇。

  二是提升海洋经济发展实力。持续深化粤港澳大湾区海洋经济合作,加快建设深圳全球海洋中心城市,以横琴、前海、南沙三大平台为重点,打造向海开放高地,推动汕头、湛江两个省域副中心城市打造重要发展极。进一步把海洋经济发展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与战略性新兴产业上,持续提升我省海洋产业国际竞争力。出台加强海洋资源要素保障政策措施,全产业链培育海洋牧场大产业。强化港产城整体布局,做大做强临港重化、海工装备、滨海旅游等产业,推动海洋生物、海洋电子信息、海洋新材料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聚力打造千亿级、万亿级海洋产业集群。高水平建设国家海洋综合试验场(珠海),持续办好中国海洋经济博览会,为我省海洋产业转型升级汇聚技术和人才。

  三是打造“绿美广东”海洋样板。积极践行习生态文明思想,推进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建设,围绕“水清、岸绿、滩净、湾美”目标,持续实施自然岸线保护修复、魅力海滩打造、海堤生态化、滨海湿地恢复以及美丽海湾建设“五大工程”,打造滨海绿美景观带。高标准建设深圳“国际红树林中心”,加快创建湛江雷州、湛江徐闻、惠州惠东、江门台山等4个万亩级红树林示范区,推进红树林“蓝碳”交易,打造世界级生态保护靓丽新名片。

  四是强化海洋综合治理能力。大力推动海域海岛精细化管理,建立健全海洋资源资产产权管理制度,推动海砂、无居民海岛和养殖用海等海洋资源市场化配置。探索海域使用权立体分层设权,全面推行海岸线占补制度,提升海洋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效率。打造综合立体海洋观测体系,提升海洋立体感知能力,提高海洋观测预报减灾和综合保障水平。进一步完善海洋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打造综合性海洋大数据中心,形成面向海洋的综合应用服务体系。

  人民网记者:大家好,我是人民网记者朴馨语。请问省自然资源厅,近年来,广东在高标准高质量推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做出了哪些努力、取得了什么样的成效、有什么新的举措等,谢谢。

  梁雄伟:近年来,我厅认真履行统一行使所有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职责,在习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按照省委、省政府统一部署,会同省有关部门积极推进海洋生态保护修复。2019年以来,我厅提出并持续推进“海岸线整治修复、魅力沙滩打造、海堤生态化、滨海湿地恢复以及美丽海湾建设”等海洋生态保护修复“五大工程”,取得了较好成效。2019年起,广东加大海岸线整治修复投资力度,连续5年投入省级专项资金共计8.9亿元用于支持海岸线生态修复等项目,可完成海岸线个省级海岸带保护与利用综合示范区推进建设,预计今年内可全部完成验收;积极争取中央资金和投入省级资金约9.3亿元魅力沙滩打造相关海洋生态修复项目,目前累计完成沙滩修复长度约22km;争取中央财政支持的“蓝色海湾”项目资金6.6亿元及省级专项资金13.11亿元,用于15个海堤生态化项目,可完成海堤生态化长度约42.4km;安排资金开展滨海湿地恢复工程70项(含中央资金支持项目6项),预计可完成约1787公顷滨海湿地恢复;安排资金开展26项美丽海湾工程,现已完成14项。目前已实施完毕的海洋生态修复五大工程项目,如汕头市“南澳岛”蓝色海湾整治行动项目、水东湾新城海岸带综合示范区项目、广州市南沙区虎门大桥(广州段)北侧海岸线整治工程等,对带动地方旅游、改善沿海人居环境发挥重要作用,为我省高质量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海洋生态修复“五大工程”通过岸滩环境整治、砂质岸线修复、生态堤岸建设以及滨海湿地恢复、红树林营造等工程技术手段,修复海洋生态系统,改善海岸带环境质量,提升海岸线生态景观价值、生态服务功能和防灾减灾能力,筑牢沿海生态防护屏障,构建靓丽生态亲海休闲空间,增进沿海居民生活幸福感,形成人海和谐的生态格局。

  接下来,广东将继续坚持统筹谋划全省生态保护修复总体格局,持续实施重大海洋生态修复工程。省自然资源部门将继续积极争取中央和省级财政专项资金支持我省重点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项目,通过工程带动将海洋生态修复工作落实落细。持续重点推进“五大工程”,创建万亩级红树林示范区,建成更多更好魅力沙滩、美丽海湾,不断延长复绿自然岸线,筑牢生态海堤,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不懈奋斗。

  广东卫视记者:大家好,我是广东卫视记者齐柳。今年4月,习视察广东时指出,要树立大食物观,既向陆地要食物,也向海洋要食物,耕海牧渔,建设海上牧场、“蓝色粮仓”。请问在贯彻落实习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加强海洋资源要素保障、促进海洋牧场高质量发展方面有何思路和举措?谢谢。

  屈家树:加快建设现代海洋牧场,是省委、省政府贯彻落实习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的重要举措。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坤明书记多次对推动现代化海洋牧场高质量发展作出批示,伟中省长在省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上明确要求“大力发展海洋牧场和深远海养殖”。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面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实施意见》也明确提出,“支持沿海县城建设一批海洋产业园,打造一批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为深入贯彻国家战略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我厅积极谋划加强海洋资源要素保障,促进海洋牧场高质量发展。

  科学编制国土空间海洋专项规划,按照“近退远拓、疏近用远、生态发展”的要求,统筹优化省管海域内海洋牧场空间布局,有序腾退10米等深线以浅的“近海”养殖空间,科学规划10米等深线以深至领海线的“中海”养殖空间,逐步推动现代化海洋牧场向“深远海”发展,保障海洋牧场高质量发展的海域空间需求。加快推进海域使用权立体分层设权,在保障海域基本功能且用海活动互不排斥的前提下,支持渔业用海功能区内适度兼容旅游娱乐、电力工业等用海,发展休闲观光、渔光互补等新型海洋牧场项目。集中规划海洋产业园(海洋牧场类),在沿海各地10米以深、资源环境承载力强、渔业养殖适宜性高的海域内,选址建设一批海洋产业园,重点发展装备型海洋牧场项目。

  建立海洋牧场项目用海审批联动机制,优化用海审批流程,推动海域使用权不动产权证书与水域滩涂养殖证同步核发,促进用海审批质量和效率“双提升”。优化海域使用金减免审批流程,对符合海域使用金减免条件的海洋牧场项目用海,允许海域使用金减免申请与用海申请可一并提出,同步办理。规范海域使用权确权登记管理,及时为符合条件的海洋牧场项目办理海域使用权不动产权证书,进一步提高养殖用海确权登记率。落实海域使用金优惠政策,对位于20米以深省管海域的海洋牧场项目,开放式养殖用海部分的海域使用金按浅海征收标准的50%计征;投礁型海洋牧场项目,人工鱼礁部分的海域使用金按同等级海域透水构筑物用海征收标准的80%计征。

  创新海洋产业园开发模式,探索实施“标准海”供应,统一开展区域整体海域使用论证等用海前期工作,单个海洋牧场项目申请用海时不再进行海域使用论证,实现“拎包入驻”“拿海即开工”;探索实施低效用海退出机制,对闲置浪费、粗放利用的低效用海,依法采取部分退让、有偿收回、强制收回等方式实施退出;探索实施近海养殖退出安置机制,在海洋产业园内预留一定海域空间,专项用于安置因生态保护等需要腾退的近海养殖项目,推动以规模化养殖取代近海小散养殖。强化岛海联动发展,支持利用未纳入生态保护红线清单的可开发利用无居民海岛建设深远海养殖保障基地,完善渔港、避风塘、苗种繁育基地、加工仓储、装备维修等海洋牧场配套设施。优先支持海洋牧场陆域配套设施及产业项目在历史围填海区域落地建设。

  南方日报记者:大家好,我是南方日报记者黄叙浩。海洋清洁能源产业是新能源发展的前沿领域,对于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大意义,请问我省海洋清洁能源产业发展现状如何?未来推动海洋清洁能源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的具体举措有哪些?谢谢。

  黄国锐:近年来,我省以海上风电为代表的海洋清洁能源产业蓬勃发展,产业规模快速扩张,产业集群加速培育,成为全省海洋经济增长的新动能。

  一是产业规模迅速扩大。截至2022年,全省海上风电建成投产装机约791万千瓦,占全国海上风电总装机量的26%,居全国第二;项目累计完成投资约1610亿元;项目年发电量约15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02.6%。此外,我省在核能、波浪能、潮汐能、氢能等清洁能源的利用方面也加快推进,拥有大亚湾、岭澳、台山、阳江、太平岭等多个核电站,海上风电制氢的探索也已迈出步伐。

  二是产业聚集效应逐步显现。目前,阳江已形成国内规模最大、产业链最全的风电产业制造基地。湛江新寮、徐闻、外罗二期海上风电项目建成投产,国内首台深远海浮式风电装备“扶摇号”落户湛江徐闻罗斗沙海域,海、陆、空全领域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湛江钢铁光伏发电二期(一步)工程实现全容量并网。培育了明阳智能集团等一批骨干企业,初步形成了骨干企业带动、重大项目支撑、上下游企业聚集发展的态势。

  三是产业创新能力加快提升。2018年以来,省级海洋经济发展专项共投入3.52亿元支持海上风电产业创新发展,取得一批高质量成果。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湛江)建成国内首套50千瓦级海洋温差能发电系统及实验测试平台。阳江海上风电全产业链基地设立多个创新中心,是国内唯一国家级海上风电装备公共技术研发实验平台,也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叶片检测实验室。海上风电产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能力快速提升。

  修编省海岸带综合保护与利用规划,按照“近退远拓、疏近用远、生态发展”原则,大力拓展深远海开发利用空间,保障湛江徐闻东、阳江三山岛、江门川岛、珠海高栏、汕尾红海湾等7个新增省管海域海上风电项目,统一规划海上送出工程输电电缆通道和登陆点。

  二是优化海洋空间布局,打造海洋清洁能源重点产业平台。按照“中心辐射、东西呼应”的空间布局,支持重点打造海上风电三大产业平台。珠三角以广州、深圳、中山为核心,加快打造海上风电科技创新研发基地。粤东、粤西推动海上风电项目规模化集中规划、连片开发,打造千万千瓦级海上风电基地。

  三是加强科技成果转化,推动海洋清洁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继续实施省级海洋经济发展专项,对标国内外最好最优最先进,加快海上风电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国产化进程,支持海上风电与海洋牧场融合发展的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示范,推动以海上风电为主的海洋清洁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

  主持人:今天提问环节到此结束,如果各位对今天发布内容还需进一步了解的,可于会后将问题提交给我厅,我们将及时予以反馈。也欢迎各位记者、派的朋友继续关心和支持我省海洋强省建设工作,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各位!

+86 0000 88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