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年77岁,是姑苏区沧浪街道瑞光社区的居民。我爱摄影、爱旅游、爱集报,喜欢拿着相机到处跑。我拍过祖国锦绣河山,也拍过姑苏古城风貌、社区居民活动,更多的是喜欢用相机记录自己及家人的生活变迁。家里40余本珍贵相册,都是我的宝贝。不过,在我的相册中,有一张不是我拍的照片,却是我的“最爱”。那是我第一次去北京时,在广场上的留影,那一天正是国庆节。
记得那是1974年,当时,我在甘肃兰州工作。国庆前夕,因工作需要,领导安排我去北京出差几天。得到这一消息后,我很开心,北京是中国的首都,我能去一趟首都,这个机会太难得了。穿上新买的中山装,坐了20多个小时的绿皮火车,我终于来到了北京。
在北京,我抓紧时间完成了相关工作,随后,就开始了我的第一次“首都之旅”。那时候,人们出行的交通工具主要是自行车和公交车。于是,我就坐着公交车去大栅栏品尝炸酱面、豆腐脑;到天坛、故宫游玩,还买了六必居的酱菜和茯苓饼、蜜饯等土特产。
国庆节那天,天气格外晴朗,我来到了向往已久的广场。至今,我还记得,当时从公交车上下来,一路走到广场上,我的感觉就是一个“大”。偌大的广场,好像一眼望不到边。广场上游客并不多,也没有像现在过节时搭建的那种花团锦簇的小品布置,显得十分空旷。瞻仰了人民英雄纪念碑之后,我看到了不远处的城楼。那一刻,心里的那股子激动劲就别提了。突然,我发现广场上有几个收费的拍照点,可以为游客拍照。我立刻找到其中的一个摄影工作人员,请他以为背景,帮我拍张照片。为了拍出最好的效果,我们在广场上选了好几个角度,工作人员还提醒我整理一下中山装。伴随着“咔嚓”一下,相机把我兴奋的笑容和雄伟的记录在了一起。从北京回来之后,隔了约一周时间,我收到了拍照点寄来的照片。黑白照片上写着“北京留念”的字样,成为我和记app官网珍贵的回忆。
退休后,从事业余摄影到现在,我已坚持了15年。这些年来,我拍摄各种各样主题的照片。有苏州建筑物的、社区活动的、辖区景点的,有居民日常生活的、小街古巷变化的。我希望用镜头、照片记录祖国的发展、社区的变化、家庭的变化,给远在国外的女儿分享自己的生活,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记录身边“众相”。我时常会拿着相册,翻看自己这几十年来珍藏的照片。相册中有的照片已经泛黄、有的已经卷边,但每一张都是时代发展的见证。
今年国庆节前,我又专程去了一次北京。在广场上,我站在当年拍照的地方,又拍了一张同样场景的照片。今昔两张照片的对比,让我觉得,社会发展、时代变迁赠予我们的,不只是每个家庭越来越幸福的小康生活,更是整个社会日益美好、国家日渐强大的时间记忆。每一个普通镜头,都是这些记忆的定格,都是值得珍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