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市文化中心的四大场馆,已经成为市民和游客节日休闲的打卡地,而位于四大场馆隔壁的济宁市文化产业园(市文化中心三期)项目也一直备受广大市民的期待和关注。8日,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来到施工现场,800多位工人正有序地装模板、扎钢筋,干得热火朝天。预计到2021年底,完成整个三期项目建设。
8日下午,济宁市文化产业园(市文化中心三期)项目现场,800多位工人正有序地装模板、扎钢筋,干得热火朝天。市文化产业园项目是市文化中心的商业建筑部分,建筑面积约36万平方米,由北向南分别为1栋文化创意博览城、4栋文化创意基地、2栋孵化基地。
最北侧单体建筑文化创意博览城地上建筑面积8.3万平方米,地上10层,1-6层为购物中心,7-10层为精品酒店;中间的文化创意基地,属于写字楼,由北向南分别为ABCD栋,地上楼层数分别为15、17、17、15层,每栋写字楼地上建筑面积约3万平方米;最南侧两栋孵化基地,由北向南分别为AB栋,地和记官网上楼层数分别为16和13层,每栋地上建筑面积约2万平方米。
“截至目前,文化创意博览城地下工程已经全部完成,地上主体结构完成10%;文化创意基地A座已封顶,B座、C座和D座已经完成90%。”济宁市城投文化旅游产业有限公司工程部经理姚月宽介绍,预计到2021年底,完成整个三期项目建设。
项目开工伊始,就确定了创建“山东省安全文明示范工地”的目标,成立了以项目经理为组长的安全管理领导小组,明确各岗位成员安全管理责任,签订安全生产责任状,定期召开安全生产领导小组会议。每周由项目经理带队,全体管理人员及分包单位负责人参加,对项目进行安全文明施工综合检查。同时,每周的安全例会还会开展“每周一问”环节(2个问题,1个隐患识别题,1个安全知识题),提高管理人员安全管理意识及隐患识别、安全履职能力。
“我们采用五位一体化管理,工人入场前要先进行体检、教育及考试,合格后,签订劳动合同,办理门禁卡,方可进入现场施工,施工前做好安全教育交底。”中建三局集团有限公司济宁市文化中心项目总工程师李广旭说,除传统教育形式外,还建立了安全教育培训基地,内设安全知识培训区、VR体验区、应急救援体验区、五大伤害体验区、特种作业体验区,以提高广大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
对于机械使用中的安全,施工方还建立了设备监控系统,为确保塔吊使用安全,在塔机安装吊钩可视系统,通过无线网络即可在驾驶室及云平台查看塔吊实时吊装情况,有效杜绝信号工指挥失误、吊装盲区等状况下的安全隐患。同时,对大型设备关键部位、安全装置粘贴可视化检查记录,标准节螺栓安装预警螺母,螺丝松动直接报警,增强可视化隐患报警;同时设立微型塔吊及模拟考核,塔司信号工考核后上岗作业。
“为保证工作人员的工作和生活,施工现场设有吸烟室、饮水室、卫生间、应急安全物资库房和应急呼叫亭。”姚月宽介绍,生活区与施工区划分清晰,生活区板房使用阻燃材料搭建,设有应急逃生杆,淋浴室采用空气能热水器,节能减排。宿舍顶部采用喷淋系统达到消暑降温的目的,宿舍内使用低压电,并设有USB插座。另外,生活区还设有食堂、理发店、医务室、电影厅、活动室、工地夜校等为工人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
为严格控制防尘清尘的目的和效果,施工过程中,严格落实济宁市扬尘治理“八个百分百”规定,四节一环保指标控制显著。施工现场设置远程扬尘视频监控系统、PM2.5检测仪、现场雨水收集系统,定时启动现场塔吊喷淋、道路喷淋、雾炮等设施,设置分类垃圾箱,对道路进行硬化及裸土覆盖,并安排专人进行洒水保洁,确保车辆经过无扬尘。安装太阳能节能路灯,达到了节能减排的目的。同时,现场还设置自动感应式洗车台,做到“净车出场”,防止污染市区道路。
姚月宽:目前,工程还处在主体建设阶段,到后期装修阶段的时候,需要的工人会更多。在此之前,我们建立了一个智慧云平台,主要是将监控摄像、巡更系统、塔机监控、扬尘检测、安全巡检、物料验收等各项系统集成、数据共享,通过平台可实时监控项目塔吊运行、施工用水用电、劳动力人数、现场进度及安全质量问题,保证施工现场管理便捷高效,已达到建设智慧工地的目的。
姚月宽:文化产业园项目工程整体体量较大,外幕墙设计为无规则双曲幕墙,建筑外立面造型优美,建成后与一二期工程四栋场馆相衔接,室外景观开阔,与园艺自然融合,展现现代艺术气息。同时,在施工过程中,我们还采用了BIM技术对各专业进行深化设计,对于复杂的钢结构、幕墙、高大空间结构的工程利用计算机进行模拟,提高的了施工的精度控制。